11月19日,我司研究生会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了以“儒家孝悌思想的基本内涵及现代启示”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活动。
本次讲座由2020级伦理学专业的任津同学主讲。任津同学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。第一,孝悌思想的理论源起。“孝”与“悌”是形成于古代宗法农业社会的、调和家庭内部父子或兄弟关系的道德规范。春秋战国时期,面对激烈的社会矛盾与政治危机,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力图用道德力量矫正社会乱象与人伦纲纪。他以宗法社会宗亲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托提出“孝悌”观念,要求君臣、父子各守其道,从而建立为子者孝,为父者慈,长幼有序,兄友弟恭的理想社会。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孝悌思想,系统地提出“五伦说”,即“父子”、“夫妇”、“君臣”、“长幼”、“朋友”五种基本社会关系,仍以父子、兄弟关系作为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。第二,孝悌思想的社会功能。儒家认为人性本善,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,是不争的事实,因此孝悌也是人之天性。先天存在于人的道德意识中的孝悌是“不虑而知”、“不学而能”的,它实现与否,问题不在于可能性,而在于实践性。儒家提倡的孝亲的实践方式包括两个方面。一是供养父母,二是自爱。第三,孝悌思想的现实启示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,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一场由消费文化引发的重大变革。物质生活空前膨胀,拜金主义观念萌芽,导致社会价值观向消费能力倾斜,亲情逐渐淡薄,传统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在这场变革中,“孝悌”观念以其固有的内在规定性,将继续承担维护家庭伦理关系乃至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角色,其作用已不在于个人修养的提升,而是切实的社会需要。
本次学术讲座活动,不仅丰富了我司研究生对儒家孝悌思想的认识,也启示我们热爱生活、为人诚实、爱国爱家,在凡此所有事情上不让父母长辈担心烦恼,就是在行孝悌之义。 走正道、做正事、做好人,这是儒家推崇的孝悌理念在现代社会的世俗体现,实际上也是个人成就事业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。